“我可以被摧毁,但我不能被征服”---贝多芬
---------题记
一段时间以来,我们武林同道对萧峰人物形象进行了否定的哲学分析,把这位活生生的大侠从英雄的神坛上拉了下来,细致的分析,粗线条的勾勒,萧峰人物形象丰满了,细腻了,逼真了,他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真人物。现在我们要对其进行否定之否定的辨证逻辑再分析,以求得对该人的全面了解。
萧峰的自杀,历来备受金迷关注,常常分成两大派别:赞成者,反对者,谁也无法说服谁。伟人说,“生是伟大的,死是光荣的”。祖先说,“红事、白事,都是喜事”。生有何欢,死又何悲?时间从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跳跃到今天的法制社会,人本主义,民权思想。生命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。蝼蚁尚且偷生,何况人呢?
《老人与海》:桑地亚哥连续很多天都没有捕到鱼,一天他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。但是这条大鱼不甘心被捕,拼命往深海里逃,就这样老人与大马林鱼在远离陆地的深海上搏斗了几天几夜,最终鱼向老人投降了。老人拖着鱼返航,可是鲨鱼群又出现了,为了保住自己的猎物,老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抗击鲨鱼直到鲨鱼吃完马林鱼后散去。最后老人拖着马林鱼的骨架子回到了岸上。
但并不是命运征服了他。而是他征服了命运。
命运想用衰老来把他困在岸上,他却下了海.命运想用在一次的失败来打倒他,他却倔强的不肯投降,他只承认永恒的毁灭,不承认永恒的失败.
强者征服命运,弱者屈从命运。
他才是命运的真正主人.
我们害怕失败,甚至为了不触动自己那敏锐而脆弱的神经,我们躲避常常选择去逃避,去变得冷漠.
不可否认,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。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,无论他能否最终战胜自身的这个缺陷,他都是一个胜利者,因为他已经战胜了自己对缺陷的妥协,他是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。他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。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,桑地亚哥不是最后的胜利者,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,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,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,也就是说,鲨鱼才是胜利者。可是,在理想主义者眼里,老人桑地亚哥是胜利者,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。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“我可以被摧毁,但我不能被征服”。可见,真正的英雄在肉体上可以被摧毁但是精神上却不能被征服,而这也正是贝多芬《命运交响曲》的真正主题。
他失败了却又没有失败。“人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”,在那苍凉的大海上,面对着凶残的鲨鱼群,桑地亚歌在与鲨鱼的搏斗中吼出了这样震人的呐喊!就在这一刹那,他完全成了对自身的塑造——一个高傲不屈的硬汉,从老人桑地亚哥身上看到了古希腊悲剧里英雄的影子。
老人梦见非洲沙滩上的狮群,懒洋洋的卧着. 孤独的老人梦到了孤独的狮子,这太象一个聪明的暗示了。不是吗? 草原上的狮子是孤独的,但谁也不会怀疑它的强大!它就像让精神永远巍峨的桑提亚哥!
狮子就是桑提亚哥。 它孤独而荣耀。
它只是漫不经心的向世界扫视一眼,而其它的动物都逃之夭夭了。然而它没有对手,没有伙伴,你总是孤零零的。孤独的热情没有对象,它的感受只有独尝。
海明威塑造了“硬汉”形象,可就是这么一位硬汉,1961年7月2日,他用猎枪为自己戏剧性的一生画了句号。他的死震惊了世界文坛,也引起了不少人的疑惑。有人说,海明威在不少作品里塑造了硬汉性格,为什么自己却悲观失望呢? 时间渐渐远去,人们考虑越来越全面:有时,人活着固然不容易,但选择死亡更需要勇气。硬汉毕竟是硬汉,海明威用自杀再次向世人张扬了“男子汉气概”。古龙的《多情剑客无情剑》有一处情节异常感人:
那樵夫忽然跪了下去,向铁传甲叩了个头,又向易明堂拜了拜道:“二哥,我要先走一步了。”
易明堂笑声已停顿!突又变得说不出的冷漠平静,淡淡道:“好,你先走,我就赶来。”
樵夫道:“我等你。”
利斧扬起,鲜血飞溅,他死得更快,更平静。
李寻欢若非亲眼见到,简直无法相信世上竟有这种视死如归的人。
···孙小红一直没有进来。
她不是不敢进来,而是不忍进来,看到了这些男子汉的死,她才忽然发觉真正的男人的确是和女人不同的。
她第一次觉得能做女人实在是自己的运气。
什么样的人才配称“英雄”?贝多芬是英雄,约翰·克利斯多夫是英雄,拿破仑是英雄。回到《天龙》中,萧峰是英雄,而段誉不是英雄,虚竹也不是英雄。“英雄”就是反抗者,背叛者,是命运的对头,是为人民请命的仁人志士。成功者,是英雄;失败者,也是英雄。
驰骋在蒙古高原,反抗命运给蒙古人的枷锁,给自己部落的枷锁,为了统一蒙古部落而东征西讨的铁木真是英雄;开动战争机器,无休止的屠城,征伐,用一亿世界人民的生命换来辽阔土地的成吉思汗,只是一个屠夫。
《天龙》很成功地塑造了萧峰这个人物,可以说在文学史上继续了《史记》中项羽的角色,填补了一个文学空白。萧峰从杏子林开始一直处在一种被命运摆布的状态,但是金庸给萧峰一个武林第一高手的形象,让他有反对命运的资本。
在自杀这件事的处理上,我觉得是金庸最成功的一点。反抗命运的体现就是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念,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以生存于社会本身就是一种对命运的屈服,萧峰在关外所为已经不再能坚持他的忠义礼法了,无法再认同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了,他不愿苟且地活下来,才是对命运宁死不屈的反抗,他完成了被命运击败而不被击倒的英雄历程。自杀在传统的观念上面是一种对命运的屈服,但是在萧峰的情形则完全相反,所以我才说这是他的一个突出创新之处。(和上段一同 转自 筋斗云·《萧峰与郭靖--神话的英雄和人间的英雄》)
可以被命运击败,却不可以被命运击倒,这就是英雄!英雄的角色不体现在胜利而体现在抗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