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】
大漠,黄沙,孤烟,枯骨。
这是长伴他身边近十年的所有景象。
从默默无闻的马前卒,到如今位高权重的三军统帅。
他最辉煌的岁月,都撒在细碎的黄沙之中,随着风,四散天涯。
【二】
她是峨嵋弟子,色冠三千。
虽因幼时体弱不能习武,却以一身岐黄之术惊天下。
一包银针,一匹白马,一身峨嵋门派弟子服。
她一袭粉色身影,在尔虞我诈的江湖,从未沾染到一丝虚假。
【三】
太后六十大寿,他奉旨入京朝拜。
不同于边关萧瑟,京城处处奢华让他自顾无暇。
一身草野之气,于军中,是王者;于庙堂,则是自掘坟墓。
文臣武将,相看两厌。
寿宴之后,他匆匆辞别,一人一骑,独自返乡。
自双亲身亡,那里已多年未归。
只是突然的,便想回去走一遭。
却不想,未至故乡,瘟疫四起。
【四】
她抵达苏州之际,各条街道只零落几个人影,步履匆匆。
往昔热闹的苏州城,因为一场突起而迅速蔓延的瘟疫,开始凋零。
有人说,皇上会下旨火烧苏州城;
有人说,这是上天给的劫难,逃脱不得。
有人劝:姑娘,切不可去城北;
有人劝:姑娘,还是逃命去吧。
她听了,一笑,不可置否,粉色的身影仍是向着城北的方向走。
独留身后,几人叹息几人愁。
【五】
他在铁匠铺遇见她,劝她离开。
她轻笑摇头:瘟疫不除,我不会走。
他没有再劝,只调集了苏州府衙一众官员,安抚民众。
她挽起袖口,芊芊素手探上每一个患病者的脉络。
然后再笑着告诉他们:可以治好的,放心吧。
绝代风姿配上倾城之笑,让一众乡野村民惊为天人。
有仙子的庇佑,瘟疫定会过去的。
这是所有人的心理。
【六】
只有他知道,她看似轻松的笑容背后,压抑着的焦躁。
他见过她深夜仍伏安翻阅医书;
那时候,她的脸上没有平日里温暖人心的笑,
瘦弱的身子配上些许飘渺的烛烟,让人觉得一切好似幻象。
莫名的,有些心疼。
这样的女子,本应是被人捧在手心宠着的,如今却为了一些本不相干的人,疲于医书与 患者之间,时时不得闲。
屋内,她在翻阅医书;屋外,他在注视着她。
渐渐天明。
【七】
瘟疫蔓延了半月有余,却没有一丝消退的迹象。
每日仍有多人因此丧生。
妇孺幼子的啼哭、年长者的叹息,于这里,比比皆是。
西湖的荷花开得正艳,却没有了如往年般欣赏的人。
而她,却在一个炎热的午后,在接诊过患者之后,突然晕倒。
高热、红疹.、昏迷.....一切瘟疫的特征在她身上尽数体现。
其他郎中无不断言:此乃瘟疫之症,在下才疏学浅。
他推了各种规劝,日日照拂,衣不解带。
如此三日,却不见她醒。
【八】
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,冲洗了苏州城的些许阴霾。
一位贵客到来,给苏州带来了绝好的消息。
紫色衣衫丝毫不显娘气,略显正太的脸上挂着如她一样的笑容。
“峨嵋门下弟子沐衍之,奉师姐之命,前来送药,以解瘟疫。”
药是良药,按医书古方以各种珍贵药材佐以寒泉奇水,于峨嵋山极阴之地炼制七七四十九日方得药丸两粒。不说起死回生、肉生枯骨,但其功效亦不远矣。
沐衍之是接到她的飞鸽传书,才千里迢迢奔赴而至。
只取一粒药丸,溶于水后,再倒入水井。
以此水熬药,分与民众,除了极其严重者,其他均有好转。
而她,也被沐衍之证实并非瘟疫,而是季节病,再加上疲劳过度,才至如此。
她转醒之际,沐衍之告辞离去。
临行前的一句话,她听过之后笑笑,却是让他记在了心里。
“师姐永远都是这样,医人不医己。难怪师傅总是放心不下。”
【九】
苏州的瘟疫,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,渐渐平息。
原本颓败的一切,在皇帝陛下的一道兴苏州的圣旨后,显露出生机。
各种奇人异世齐聚苏州,破瓦残垣再不见踪迹。
西湖断桥上,他和她并肩而立,水中菡萏正好。
他问:可曾去过大漠?
她答:不曾。
他转身看着她:可愿随我去走一遭?
须臾,他听见她低沉却坚定的一声:好。
【十】
瘟疫之事已落下帷幕,余下的便交予苏州知府处理。
他接过她轻巧的包袱,背在自己身上,看她翻身上马。
然后,接过仆从手中自己坐骑的缰绳,一跃而上。
夕阳,古道,大漠,黄沙。
刻在他生命中十年的东西,她开始慢慢融入。
两人两骑,慢慢走向远方,而身后的苏州城,亦渐渐消失,不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