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湖风波再起,天山派绝学“大隐于朝”正陷入一场“次数谜案”。这本该是刺客隐匿于暗处的利刃,如今却因穿刺伤害“无差别扣次数”的异常表现,让无数天山玩家直呼“背刺”——究竟是策划暗中调整技能机制,还是系统代码又闹乌龙?
【技能机制之惑:隐身刺客的“消耗陷阱”】
“大隐于朝”作为天山派核心绝学,本应遵循“隐身期间主动攻击破隐,且仅消耗一次绝学次数”的底层逻辑。然而近期玩家发现,当技能命中目标时,若触发“寒梅怒放”的穿刺伤害、或携带“寒玉精魄”等穿刺增益装备,绝学次数竟会“双倍扣除”。这一异常表现为:
连锁扣费:若一次攻击同时触发普攻伤害+穿刺伤害,系统将判定为两次技能释放,直接消耗2次绝学次数;
装备背锅:即便关闭所有穿刺类真元、暗器技能,仅佩戴带有穿刺词条的8星神器或重楼链,仍会触发扣次异常;
战场连锁反应:在观山海、兵圣奇阵等高压副本中,天山玩家常因“隐身次数不足”被迫提前现身,沦为BOSS群攻的活靶子。
【玩家实测:从“刺客信条”到“脆皮陷阱”】
某玩家在“擂鼓山”副本中录制了对比视频:
正常流程:佩戴无穿刺装备时,3次“大隐”绝学完美覆盖3轮BOSS狂暴阶段,隐身期间仅因“移花接木”触发1次破隐;
异常流程:换上“穿刺攻击+1200”的装备后,同样3次绝学竟在第二轮BOSS技能前告罄,且隐身期间触发4次“扣次提示”,其中3次与穿刺伤害直接关联。
“本想用穿刺补输出,结果绝学次数比蓝条掉得还快。”该玩家苦笑,“现在打本都得先脱装备,刺客活成了换装游戏。”
【争议焦点:暗改嫌疑VS技术债爆发】
事件发酵后,玩家阵营迅速分化为两派:
暗改质疑派:
指出近期更新日志中未提及任何绝学机制调整,怀疑策划通过“隐性削弱”逼迫玩家购买“绝学次数增加符”等付费道具;
对比过往版本,早期“大隐”绝学可无伤触发穿刺伤害,如今却强制绑定次数消耗,暗指“数值通胀下的平衡手段”。
BUG拥护派:
认为这是老游戏代码的“历史遗留问题”,穿刺伤害与绝学次数的判定逻辑可能存在底层冲突;
翻出2021年某次维护公告,其中提及“修复了天山技能与穿刺效果叠加异常”的记录,暗示问题或源于旧代码未彻底修复。
【官方沉默下的玩家自救】
截至目前,游戏官方尚未就此事作出回应,但玩家已自发总结出“避坑指南”:
装备降穿刺:
临时卸下神器、武魂、龙纹等部位的穿刺词条,转而堆叠“毒攻击”“会心”等属性,虽牺牲部分输出,但可保绝学次数;
优先选择“忽略毒抗”“下限伤害”等无穿刺属性的真元与雕纹。
技能释放优化:
隐身期间禁用“阳歌天钧”“凤舞九天”等易触发穿刺的技能,改用“兰花点穴手”等单体控制衔接普攻;
在BOSS释放群体技能时手动解除隐身,避免被穿刺伤害“误伤”次数。
舆论施压:
在官方论坛、贴吧等平台发起#天山绝学次数异常#话题,要求策划公开测试数据或承诺修复时间表。
【江湖回声:刺客的尊严谁来守护?】
这场争议背后,折射出的是老牌端游在机制迭代中的困境:当新门派、新绝学层出不穷时,那些曾定义门派特色的经典技能,是否注定要为“数值平衡”让路?天山玩家要的不仅是“扣次异常”的修复,更是一个答案——刺客的隐身,究竟该是“一击必杀的底牌”,还是“昙花一现的消耗品”?
最后呼吁:若你也在副本中遭遇“绝学次数蒸发”的诡异现象,不妨加入玩家维权群,用实测数据为天山派正名。毕竟,当刺客连隐身次数都要精打细算时,这场江湖,或许早已不再是那个快意恩仇的江湖了。